在孔子那里,天与人并非处于同一层次的存在,孔子也追求天人合一,但他的天人合一是以天人二分为前提的,天在存在的境界上是高于人的,天人合一只是终极理想,人与天的分野是永远存在的。
童恩正指出:虽然根据现有资料,我们还难以断定他们的身份就是巫,但是他们在处理政事时兼行巫的职务,并且利用神教的手段为自己政治目的服务,……这恐怕是没有问题的。[22]这一解释的要点是厘定了上帝(天子)与群神(诸侯)的尊卑秩序。
绝地天通见于《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与《山海经·大荒西经》等,与之相关联的文献还有《史记·历书》《史记·太史公自序》。《尚书·吕刑》似乎更真实地传达传达了绝地天通的背景,这是在方国林立、部族众多的时代发生的事件。方国之间的诸神之争通过更高的帝来获得统一,从而使得各部族的宗神根据此部族的德能被编排在一些特定的官能与位置上,这是对宗神的限定。由天下、国、家构成的多层级政教结构起源于五帝时代,彼时帝与群神的层级分化,既包括宗教文化的层面,又包括政教结构的维度。换言之,君的称呼,意味着其并不是天下共主,只能是一地(山川)或一氏之主,也就是方国之君。
因而,即便在帝的层次上共主发生了变化。这种洗礼固然是一种重新叙述,叙述所借用的概念术语等不可避免地有周文化的语境,但其思想内容则是对周以前时代的理解,应该有其历史的依据。古代贞人身份世代相袭,占卜是一种需要长久学习的专门职业。
《旅》卦辞旅,小,亨。初九利用恒,就是说在郊这样有利的环境中等待,应该持久守恒。(11) 引自《御纂周易折中》,《易学集成》第2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383页。《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巽》卦辞巽,小,亨。《蛊》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由此可见,九二爻辞小字断读以后,它与初九、九三、六四爻辞之间的语义关系就能贯通起来理解。九五,需于酒食,贞,[吉]。《玉篇·司部》:伺,候也。现在可以清楚,有言的产生是因为需于沙,终吉则是因为少
但足以防止敌之偷袭,故‘终吉。对于上六爻辞的理解,可参廖名春老师的论述: 九三爻辞说需于泥,致寇至,这里说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需于泥与入于穴都是自陷于险境。爻辞字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通过象数体例的演绎来代替。爻辞中的有言与终吉很明显是转折关系,就是说,虽然会有过失,但终究会有吉利。
(28) 现在的研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有大量出土文献可以供我们从文字、语词等文例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可以比前人更好地把握《周易》本经诸多字词的本义及其源流。少作时间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
以孔颖达为例:沙是水傍之地,去水渐近,待时于沙,故难稍近。这种解释的本质就是,如何理解爻辞语义内涵,也就如何运用已有的象数体例来附会演绎。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语例与上爻同,衍灾互文,中外对举也。既有德性的要求,也有知性的要求。也就是说,从语义关系看,小字独立成句能补充爻辞的语义环节。秦倞:《利用出土文献校读〈周易〉经文》,第125页。(2)卦爻辞语义结构的对照分析。我们要理解它和引用它,先要从每个卦的整体系统来进行分析。
敬之应当是卦辞有孚具体表现。凡患难之辞,大小有殊。
⑦ 尚秉和:《焦氏易诂》,中华书局,1991年,第80—81页。高亨将有言划归为断占之辞(19),他说:断占之辞多用‘利、‘吉、‘吝、‘厉、‘悔、‘咎、‘凶等字以指示休咎,然亦有不用此等字而休咎自见,仍属断占之辞者,不可不知也。
初九、九五都是等待之时所处的有利环境,因此,或利用恒,或贞,而九二、九三、六四都是身处不利的环境或条件,如果还要固执死守,则致寇至,因此九二提出小,六四提出要出自穴,都是因时而动摆脱困境的表现。虞氏求其说而不得,故强解也。
言当读为愆即过失,有言指有过失(说详下文)。……‘小有言者,二入兑体,兑为小,故曰小有言也。这一结构与《渐》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十分相似。更相毁伤即谓三至五,正覆两兑口相对也。
初九需于郊、九五需于酒食都表示等待时所处的环境或条件有利。仔细分析,它们的问题与上述第二大类是一样的,比如胡朴安:需于沙者,沙,不可耕种之地,需于沙而无所收获也。
只有九二、六四才能突出利涉大川的内涵,在九二、六四的背景中,比如沙血本身就表示险难,而正是在这里强调了少出,与利涉大川之义非常契合。近现代学者开始有了新解,虽然没有注意到程颐的说法,但是从另外的渠道获得了相似的认识。
《噬嗑》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少字断读以后,可以讲清楚为什么有言,而又得以终吉的问题。
《既济》卦辞既济,亨。近来有学者结合更为充分的新出土文献,对此给予了翔实的考释论证。(25) 将有言读为有愆,在甲骨文中也有根据,作者给予了翔实的辨析,其说可从。由此可见,‘言是一种虽有不利,却不严重的坏事,所以《周易》爻辞才会说‘小有言,终吉、‘有言,无咎。
《明夷》初九曰: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言君子处悔吝之中,久不得食,苟有所适,其所主之家亦将因以得祸也(主字义详《经义述闻》)。而且,有言在这些患难之辞中,已经表示最小的程度了,就没有必要在有言前再加上多余的小字。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就是教训。寇至与有不速之客三人来义近,都是表现其危险的后果。
第二部分是在这些不同环境与条件下,不同的行为方式或处事原则。小字对本经卦爻辞的理解产生了诸多分歧,历来的注释与研究论著都有所讨论,但都没有对小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这些理解都不够系统深入,包括文例分析和语义分析。